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梁饶川 广州报道
“目前我们无线输电产品的产量、产值都不低,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企业的数量占全世界比重最高,但自主投入的研发资源非常少,目前还处于‘打工’状态。”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朱春波在第二届“创见大赛”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企业能够加大投入,以扭转这个局面。
据了解,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能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在提升供电方式自由度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空间环境和用户体验。近年来,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都加快了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无线电能传输最早应用于手机,目前开始尝试向各个领域拓展,其中家电是国际上较为关注的领域。”朱春波说。
“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就是通过无线能量(电磁场)对食物进行加热。”据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院长助理胡斯特介绍,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包括在智能家居、家用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以及智慧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快速地向更广泛的领域蔓延、渗透。
今年美的举办的第二届“创见大赛”,主题正是聚焦于无线输电这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胡斯特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大赛建立美的在相关领域的研发生态链。“无线输电作为一种技术,在未来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除了家电,美的在汽车、医疗、楼宇等方面的业务都需要用电,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无线供电的问题,用电设备的便利性将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发动高校和社会的科研力量,来和我们一起探索技术问题。”
他以物流机器人举例,一般机器人在作业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回到充电桩进行充电再工作。若无线隔空输电技术能应用在这一领域,未来AGV有望可以实现一边工作一边充电,极大提升效率。
近两年,美的不断深化ToB业务发展,在其最新划分的五大业务板块中,除智能家居事业群外,另外4个(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均是主要面向企业市场(ToB)的业务。朱春波表示,美的要想拓展其他领域的终端移动可穿戴设备,都离不开供电的问题,只有充电技术的自动化水平更高,才能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他看来,目前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没有技术原理上的瓶颈,但如何把产品做好,是当务之急。在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学术研究上的水平已经相当,但产业化方面还有差距。
“无线电能传输是刚刚起步的一个方向,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在自动化领域的进步速度,以及在无线充电技术大规模应用到来之时能否占据优势地位。”朱春波指出,只有企业努力投入社会资本,才有可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领先,而不是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