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家电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开年的第一个季度,我国正遭遇疫情的反扑,在艰难的环境下,经济表现备受社会关注。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3%。有专家表示,4.8%的增速超出预期,今年3月以来,我国面临内外的挑战,在内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在外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推高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压力,4.8%的经济增速可谓来之不易。

1

挖掘乡村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一季度经济数据也暴露出了明显问题,其中与家电业息息相关的是在疫情的挑战下,我国消费复苏承压。为此我国以“稳消费”的主要目的,推出多项措施,从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促进新型消费、研究金融支持政策、破除制度障碍,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组合拳。因此对家电业而言,在今年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需要做的是紧跟政策的脚步。

值得注意的是,家电作为大宗消费是“稳消费”的重要着力点,数据显示,家电、家居、餐饮、汽车,占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潜力巨大。为此今年的经济政策为相关领域的消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一方面提出扩大家电能重点领域的消费,加速释放市场潜力,让家电为消费市场复苏提供重要的动能。另一方面,逐步扫清市场流通的障碍,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在于进一步挖掘县乡的消费潜力,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

据了解,县乡地区将会成为“稳经济”的主要目标市场,目前来看,城市消费市场已经进行了充分地挖掘,在家电市场表现为需求的饱和,而县乡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力,商务部数据显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再加上2017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振兴乡村消费埋下了伏笔,通过引导劳动力回流、资本下乡等手段,实现农村地区百业兴旺,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福建省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农业农村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的目标顺利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2

破除市场障碍

促进消费需要多管齐下,除了发掘市场之外,还要打通从产业端到消费端的各个环节,最大地提升市场的运行效率。中国20多年的经济发展证明,加入WTO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的海外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中国企业也通过与海外企业竞争,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更加深入,更激烈的竞争促进了全球企业的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人民的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然而,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我国市场上存在的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通、地方保护盛行等问题更明显了。特别是有些地方打着“内循环”旗号搞地区经济,甚至以防疫为由设置壁垒、限制物流。

因此,结合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壁垒,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简单来说,就是打通各省市区县不通的路,不再是政策下达、改革落实受到户籍、社保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统一”,这意味着全国需要实行统一的准入标准,比如在疫情后出现的健康码,各地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系统,这导致物流和出行存在互认困难的问题,尤其在本次上海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于家电业而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危也有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意味着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不再受当地政府的保护,而是在一个充分的、暴露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将进一步使竞争白热化,这导致中小型企业、不良企业存在被迫挤出市场的风险。而对于大品牌来说,在消除了障碍之后,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新的市场,蚕食不良企业的资产进而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更重要的是,对中间环节保护主义的削弱,将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这让备受成本困扰的家电企业可以获得喘息的时机,并将上游成本的下降传导至下游,使终端价格降低,通过利好消费者的方式,实现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

自开年以来,在稳经济的预期下,国家层面在消费领域多次出手调控。可以说今年的市场走向,除了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之外,也在将国家经济政策引导下,而出现新的变化,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新的机会就蕴藏其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