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连续两月空调销售几乎为零、海信海尔卷入裁员风波、美的高管冻结薪酬……疫情之下的中国家电行业,最近迎来至暗时刻。面对“过去二十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活下去是当务之急。降薪、裁员、促销、与渠道抱团取暖等行业自救举动也在上演。
格力二三月空调销售几乎为零
4月14日晚,空调行业老大格力电器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格力营业总收入为207亿元至229亿元,同比上年的410亿元,大降近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至17.1亿元,较上年同期56.7亿元,下降70%至77%。
营收净利双双骤降,格力电器称,主要原因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空调行业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公司及上下游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一季度,空调行业终端消费需求萎缩,叠加新能效标准实施预期影响,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继续实施积极的促销政策。
最近在作客央视财经栏目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透露,格力在2、3月份空调销售几乎为零,没有销售收入,但员工的工资还要照发,按照每名员工每月平均7000元计算,格力9万员工,每个月就要支出6.3亿元。
巨头的日子也愈发艰难,在2019年业绩中已有所显现。据4月14日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格力去年营业总收入2005.08亿元,较上年增加4.84亿元,增幅仅为0.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6.72亿元,更是同比下滑5.84%。
家电业遭遇20年来最严峻时期
不光格力,从近期家电企业披露的一季报来看,不出所料,均呈现大幅下滑。海信家电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盈利为0万元至12649.3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至100%。康佳一季度业绩也显示,受疫情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亿元至2.4亿元。
业绩下降,海信家电称,主要原因是疫情对消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和冲击,营业收入大幅下滑,规模不足导致毛利额大幅下降,费用率大幅上升,从而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目前家电行业正处于过去2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预计2020年所有家电企业的营收、盈利,都将双双下降。“当然,目前的处境并非只有家电行业独有,而是整个市场大环境因为疫情的到来而迅速恶化。”
之所以有此判断,刘步尘说,最重要的依据是,像目前这样营收、盈利双双大面积、大幅度下滑的情况,过去20年也没有出现过。
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海信家电在公告中表示,已积极采取各项营销策略,加大营销力度,严控各项费用支出,积极开展提效降本工作。
裁员也是其中一个选项。4月12日,在回应裁员传闻时,海信集团表示,将采取高管带头降薪等措施,“网络已有的海信定量裁员的信息,其中数据并不属实。”这相当于承认了裁员的事实。另一巨头海尔被传裁员,但被企业方面否认。
紧接着在4月14日,美的被传将冻结高管部分薪酬,暂停30%的月度工资发放。这一消息也很快被证明属实。
发放消费券 抱团取暖活下来
对家电企业而言,目前第一要务是活下来。刘步尘认为,发展只能等到疫情过去之后再考虑了,“降成本是目前所有家电企业在考虑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高管降薪、裁员、降价促销等一系列自救举动相继上演。
家电厂商、渠道平台也通过报团取暖,积极自救。4月10日,北京苏宁易购联合美的、格力、海尔、海信、惠而浦、奥克斯、卡萨帝、三菱电机、大金、松下等主流空调品牌发起“空调产业升级联盟”,就特殊时期的营销、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升级,给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线下卖场冷清,苏宁将加大无接触式视频1对1售卖服务,包括总经理、总监在内的门店常态化直播,还将持续推出直播、拼团、砍价等进行社交带货。此外,4月新增发放5亿元消费券,并专设空调1亿元“清凉券”,刺激北京空调市场消费复苏。
国美零售也在3月18日至4月17日期间面向北京市民发放1.2亿元家电消费券。同时还与拼多多联手,推出品牌商让利、国美降价、拼多多补贴的“洋葱式补贴”拉动消费。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伸出援手。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函,要求各地级市提供家电下乡备选生产企业及产品清单,拟重启家电下乡政策,拉动内需消费。
“疫情的到来并未让需求消失,只是会有一定延缓。”北京苏宁易购总经理郝嘉认为,随着疫情危机逐步缓解及天气逐渐变暖,今年二季度空调行业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甚至反弹。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北晚新视觉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杰
编辑:孙杰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