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产复工只是第一步,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所有人必须要尽快摆脱"疫情心态"的影响和拖累,全身心投入"研发、制造、经营、推广"等正道中,不要再幻想市场和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更不要幻想国家产业政策的帮扶。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只有自己的汗水与持续付出。
华辛||撰稿
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宅在家、戴口罩等健康防护措施,让很多家电厂商由此也陷入了一轮深深的"疫情心态"之中,很多家电人突然缺乏了对于外部市场和消费需求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和反应力。
进入3月之后,家电圈在与一些企业和商家沟通时发现,虽然不少大中型家电厂商们已经进入"复工复产"发展状态中,并已经投入运转半个月多了,甚至还有少数家电企业连春节都没有停工,也在开足马力生产备战出口市场。
但是仍有大量的中小家电厂商们,还停留在"疫情心态"之中难以自拔,而且深度沦陷了:要么,总是想着可以"待到春花烂漫时"一切都会变得更好;要么,再等等再看看,等到时机成熟后再亮剑出手,抢夺市场。
还有一些家电经销商们,干脆"临时改行",做起了互联网微商,利用朋友圈资源、社会资源,直接倒卖口罩、额温枪等医用物资。甚至,还有商家们想着今后开一家药店也不错。总是想着,反正家电市场没有启动"闲着也闲着",不如赚点小钱。
过去几年间,对于家电市场格局变化,无论是行业的厂家和商家,还是舆论场上的媒体和研究人士,都喜欢拿"二级分化"、"二八定律"来形容。在一线市场上,大厂商的份额占比越来越重,而中小厂商的比重越来越小,背后正是不同规模和体量的家电厂商们对于市场的应对态度、策略和手段的差异。越是大企业大商家,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越是快速和积极、主动亮剑出招;相反,越是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态度越缓慢、被动和无力。
面对这一局面,一些家电观察人士会说,面对社会性的突发意外和事件,小企业的实力原本就"弱不禁风",自然最好的方法就是被动应对下的"以不变应万变",而不是乱折腾、乱闯乱试,没人为错误买单。对此,家电圈认为,这只是说对了一半:小企业实力弱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代表企业老板们就只能选择被动挨打,而不是积极寻找突破口。
一方面,任何偶然事件的背后,都有其发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在家电行业,任何大企业当年都是从小企业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比如海尔、美的、海信,当年都是初创小企业,而且经历了几十年的市场风雨和社会意外事件冲击后,正是通过把握了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事件,危中寻机才实现了壮大。
另一方面,没有一个行业是竞争少利润高还能空间大,只有不断的拼抢拼搏付出才能成功。当前家电市场没有遭遇重创,也没有危险发生,只是被突发的社会意外事件"撞了一下腰"。所有家电厂商不能再继续陷入等待和迷茫之中,必须要紧跟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市场经营的状态和节奏,快速投入到一线市场和用户的新战斗之中。虽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却可以把握现在。
风险都是涨出来的,机会都是跌出来的。这是股票市场的一句真理。面对当前大量还在选择等待、观望的家电厂商们,伴随着整个行业"复工复产"大潮的开启,不要总活在过去,更不要幻想被救,必须要主动、快速地开启一场"自助自救"的大幕。在做好安全防控的通道中,有序推动产品的制造、销售、推广和服务等各项经营工作。最终,上下协同万众一心推动家电产业的"自救战"。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