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家电产品多场景应用的洞、广泛而全面的积累利润和现金流、高筑专业化的门槛墙不动摇。这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步步直击家电企业参与产业竞争的根本。
周简||撰稿
对于大多数的家电厂商来说,如今最好的出路,不是跨界多元化、构建多条新赛道、新业务,而是踏实深耕家电产业的主赛道,坚定方向和信心不动摇。
对于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如今在这个产业打拼至少都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可以说,厂商们最熟悉的是家电产品、家电市场,最了解的是用户选购家电的心理、想法。
比如说在广东的佛山顺德、中山,浙江的宁波、慈溪,山东的青岛,还有安徽的合肥、湖北的武汉等很多地方,一条街上或者一个产业园里,就能完成一台台空调、冰箱、洗衣机,或者是几十种的小家电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出海的链条布局。
同样面对不同用户、不同家庭对于家电产品的不同需求,很多干了10年、20年家电的商家,可以很轻松地推荐最适合用户的产品和方案。而且针对用户不同需求,可以快速地推荐跨品牌的产品方案。
专业的家电设计人员,在看了一眼产品之后,就能确定产品外观的设计工艺,估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知道一些核心部件是有哪些上游供应商提供的,有哪些技术的创新点和工艺的复杂点。然后,可以快速整合资源完成相关产品的生产制造和上市销售。有人说这是模仿不值得提倡,有人说这是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缩影。
专业的家电营销人员,了解了一款产品的功能、卖点,以及定价之后,就可以判断在哪些市场,面向哪些人群,可以快速落地销售、引爆。同时,如何快速切入下沉市场、如何打通线上网店平台,这些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搞定。这就是专业力量。
正是基于家电厂商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整合更多的商业资源,也可以在短期内撬动全球的技术研发资源,最终面对各种势力的挑战还能保持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很多在家电行业干了20年、30年的企业和商家们,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们重新选择一个行业经历从0起步,再经历从0到1、从1到10的突破,不是说挑战多,而是很多时候根本就不会成功。从起点就能看到终点的答案。
除非一些家电企业和商家,完全以投资者的身份,而不是让现有的家电团队和资源,选择在其它行业布局和发展。否则,想让研发家电、制造家电、销售家电的人,去新能源光伏、健康医疗、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行业,与那些专业的厂商竞争,很容易就会出现不专业引发的失败和乱战。
聚焦在家电赛道,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需要提升的技能、拓展的市场、开发的领域,还有很多。过去30多年,家电厂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消费市场,即家庭用户需求的满足、保障和捕捉上。但是,面向商业客户,特别是商务写字楼、学校、科研院所,以及高铁站、机场、轮船等各种商业领域的拓展,存在着广泛而持续的需求,但是很多厂商却没有布局。
面向商业场所、商业用户的市场拓展,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最大不同就是无法像家庭用户那样继续规模化放量、规模化扩张,而是要学会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定制化、专业化、服务化落地。这既要提升专业化的门槛,还要解决商业模式、发展速度,以及人资匹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电厂商要解决的能力问题、团队问题、竞争手段问题,都属于专业化门槛的一块。
当然扎根家电产业赛道,基于不同场景、不同人群的深耕细拓,需要时间的坚守,更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付出。所以,未来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和盈利能力,特别是保持稳定的现金流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稳定而充裕的现金流,才是家电厂商最大的底气和实力。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